目前分類:電影 (5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2010看到《The Social Network》(社群網戰)開始,這大概是一般人和我自己對於Jesse Eisenberg這位詭異又極具魅力的演員,產生關注。

說話快(思考速度也很快?)、眼神常散發一種驚慌又讓人捉摸不定的氛圍,據說Jesse Eisenberg不太與人交際,這一系列的特質,使他出任的角色,或者十分能夠勝任的角色,都是有點神經質、社會邊緣人格。這或許也是大螢幕的魔力,演員往往在鏡頭下越發自然、真誠,觀眾接受到的情感也就越豐厚。

文章標籤

Y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最近接連看了幾部電影,不太算是舊片子,也都不是很商業很主流的那種,也沒有文藝青年到曲歌和寡的地步,只是,我想也是某一族群在看電影的人才知道吧。分別是《We Need To Talk About Kevin》(凱文怎麼了?)、《The Darjeeling Limited》(大吉領有限公司)、《壁花男孩》(The Perks of Being a Wallflower)。

我不是個耳朵特別靈敏的人,但這三部片的重點選曲,總是在最關鍵的情節辦演推波助瀾的作用,讓人很容易進入那種情緒氛圍裡。或者說,當日後散步在街頭,偶然聽到那首歌的旋律,就會馬上掉入電影的氛圍裡。

Y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這幾天看了兩部片,《繼承人生》(The Descendants)和《大法官》(The Judge),同樣都是以男人視角去看待自身的家庭問題,一個主要圍繞在夫妻和孩子之間,另一個則是自己與父親。每每看到以這種角度切入電影,我總是有種特別的感覺,可能從小受教育「男兒有淚不輕彈」的觀念深植我心(即使我真的不那麼認為啦),看到一個大男人背負許多來自家庭與社會的重擔,終於把眼淚蹦出的那一刻也格外心酸。這樣的場景,也時常讓我想起阿公過世時,我第一次印象中看到我爸哭--真的崩潰大哭的模樣。

  而這兩部片也都還有另外的涵義,幾乎顛覆我對於喬治克隆尼和勞勃狄尼諾的「感覺」。必須先說他們都是好演員,但就在某種程度上,這兩個男演員不太有我的觀眾緣,簡單來說,可能太帥了以至於你就覺得他們是那種天生花花公子,玩世不攻型。然而,一個飾演面對妻子即將死去,卻又棘手面臨祖產、妻子外遇、父女關係緊繃…在岳父母面前還得忍受百般的指責,喬治克克尼透過《繼承人生》讓人感受到一個男人的無助與脆弱,卻同時肩負所有重責大任。

Y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這陣子看了《進擊的鼓手》和《鳥人》,這兩部電影都是探討從是表演工作者的心理狀態(內在因素),以及周遭環境對於當事人的影響(外在因素)。然而,這兩部都是奧斯卡得獎大片,導演對於畫面的編排、調度,以及配樂的挑選,都是以鼓聲來貫穿全片,使得劇情藉由鼓聲時而大時而小,時而猛烈時而延綿來推進。

《進擊的鼓手》講的是一位音樂學校,主修爵士鼓的Andrew被學校首席指揮挑選進入代表樂團,看似是自己光明前途的第一步,不料魔鬼導師Fletche卻是他追求進步與壓力的最大來源,數度讓Andrew瀕臨崩潰。而《鳥人》則是講一位過氣的超人電影明星Riggan,打造一步半自傳式的舞台劇,即將在百老匯上演,但也同時面臨該劇演員的挑戰、財務危機……最重要的是,他內心的「鳥人」揮之不去的糾纏。

Y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

  先前羅賓威廉斯逝世,曾有過想把他的電影作品通通看過一輪的念頭。而談起我對這位演員的印象,不單單是《博物館驚魂夜》驍勇善戰、面對愛情卻不知所措的羅斯福總統,先前看過《史上最讚老爸》,飾演一位有棘手親子問題的單親爸爸,對我來說,羅賓威廉斯是位幽默、風趣的演員,這樣的特質,讓他在飾演父輩代的角色,更有種貼近觀眾、討喜的親和力。他最廣為人知的作品,當然也包括這部《心靈補手》(Good Will Hunting1997),這部片更讓他獲得98年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配角殊榮。汗顏的是到今天才得以看過這部電影。

Y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