時間|2015.09.15(六)

場次|14:30  

地點|水源劇場

 11f01fbce53c45938ce048ef020d1ed420150515184157  

雨季的故事,講來一個小男孩(Zippo)意外被梅蘭妮(徐偃玲飾演)撞死,牽引出男孩的父母布魯諾(楊景翔飾演)、寶拉(蔡佾玲飾演)和梅蘭妮的女友Coco朱芷瑩飾演之間的交集,之中還有布魯諾出軌對象,也就是他的助理西碧樂(程鈺婷飾演)。

Zippo是一個打火機po的死去事故事的開始,如同火柴在黑暗中劃過,照亮的一瞬,才能感覺到周遭的存在,但也僅限於一瞬,沒有人可以如同在神一般的地位窺知全貌。如同,梅蘭妮一心一意想往越南拍當地住民的紀錄片,怎知當地連雨不斷,爛透了的天氣,孤寂的身影,讓她頓失前去的動機,不斷想起執意分手的Coco。布魯諾則是一個出軌的丈夫,同事也是個不得意的劇作家,寫這二三流的電視劇本,當他失去兒子時,才有感於對兒子缺乏關愛、對家庭疏離,以致於想為逝去的兒子想小說,卻遲遲不知如何下筆……在孤立、的失去那一刻,才能取得丁點的認知或意識,對於長期在身逼的人阿、愛阿,總是在最艱苦的剎那,得以看見,感覺到對方曾經真正的存在。

2015臺北藝術節_雨季(3)  

整部戲,以個人獨白的表現方式,非但帶出故事的前因,也讓觀眾進到角色的心理世界。最讓人經驗的是西碧樂安慰布魯諾,說明不管發生任何事自己都會陪在他身邊,程鈺婷以大量誇張的動作、又滾又翻,肢體逗趣又可愛,將近一分鐘的表演裡,所謂節奏的掌握,讓在場觀眾哈哈大笑,增添該角色是個如干草般人物的存在,這也是我第一次注意到程這位演員;另一,當梅蘭妮再也受不了異地連日大雨,忍受多日挨餓、濕透的衣物、頭髮、房子…以吟唱方式唱出自己的處境,成調又不成調,近乎發瘋的狀態,搭配演員手中的綠色毯子,讓人覺得好生同情又可愛(真的很喜歡徐偃玲這段表演阿!)

2015臺北藝術節_雨季(1)

舞台設計,也是另一亮點。一開場每個演員都佔據著一個房子,每個房子都有各自的形狀,分散舞台空間中,每一場換景都是由演員組合出不同的設計。而我最喜歡最後一場,五個房子幾乎排成一列,演員在各自房子裡擺出角色的姿態,啟動方式是當方的演員談起和自己有關的情節,方有動作。我想人的存在狀態本就是一個又一個獨立的個體,個體的外型和內在更是全然不同,但人不能真正脫離人而生活,會因(人際)關係、身分、事件的發生而產生交集,一次又一次的交疊,在運作的過程中,偶爾僅僅結合,爾偶感到偏遠而疏離。

我蠻喜歡這個作品,一來故事雖簡單但經由導演手法,加上演員豐富的肢體表現,二來又看到喜歡的演員,甚至是初次看到楊導演演戲,也覺得有趣!

 

圖片取自:台北藝術節

http://www.taipeifestival.org.tw/newsContent.aspx?ID=783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