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此時遇見亞陶,或者說,久聞大名,但真正較為深入了解是看完《非常亞陶》這本書之後,也就是現在這個時節,自覺恰如其分,也許早一點(半年前)會看不懂、看不下去;晚一點再遇見,就覺得太晚、太孤陋寡聞了。尤其,一連串做完畢製的嘗試、密集排練《Dear God》非常寫實的角色,還有大學一個學期的刺激,這時候遇見亞陶,可謂最好的時機。

  1960年代之後,亞陶摒棄百年來(應算是新古典主義、自然主義、寫實主義)的表演傳統,提出「導演的劇場」觀點,在當時是一大突破,提供了另一種主流以外的表演方式,而不是服膺完全寫實。象徵、意象劇場、空間等等概念,也為劇場帶來一種新的生命,雖然看《非常亞陶》裡列舉的導演手法,在現今看來很普遍很一般,但亞陶確實是開啟該類劇場形式的先鋒,到了當代劇場整體而言是種「綜合呈現」。演員的表演固然重要,當代劇場著重的也有導演觀點等等。

Y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因為馬英妮老師而知道這個工作坊,籌備人員透過讀書會,安排活動進度,從一週密集的活動,如:瑜珈、太極課程,再分組探討對於菲利普的核心觀念,分成四組(導演、表演者)研究身心合一技法的運用,領欲橫跨戲劇、舞者、鼓手等等,最後有個呈現示範,讓觀眾了解菲利普.薩睿立 (Phillip Zarrilli)、《身心合一:後史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跨文化演技》等表演訓練方法的內容,並開放與會人員發問。

以下是參加工作坊的重點筆記:

Y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時間:2016/06/08   19:30

地點:師大小禮堂

Y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從表演的一開始,「口白」便不斷重複播送:「你永遠抓不到我,而我就在你們其中,此時此地……」對初次觀賞謝克特舞團表演的我來說,著實增添幾分神祕感,聲響環繞滿座的戲劇院,抱著幾分猜測跟期待,故事以結局先開始:「先讓大家看的結局的……部份。」接著,燈亮音樂下舞者早已在場上跳著拉丁風味的奔放舞蹈,隨後,燈光又暗場,舞台區一片黑寂,表演才是正式開始。口白、燈光、音樂的切換,營造觀眾觀舞的情緒節奏,也是該舞團的一大特色,包括整場故事以「結局」做為起點,選擇該敘事手法,的確能引起觀眾莫大的興趣。

004.jpg

Y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這幾天看了兩部片,《繼承人生》(The Descendants)和《大法官》(The Judge),同樣都是以男人視角去看待自身的家庭問題,一個主要圍繞在夫妻和孩子之間,另一個則是自己與父親。每每看到以這種角度切入電影,我總是有種特別的感覺,可能從小受教育「男兒有淚不輕彈」的觀念深植我心(即使我真的不那麼認為啦),看到一個大男人背負許多來自家庭與社會的重擔,終於把眼淚蹦出的那一刻也格外心酸。這樣的場景,也時常讓我想起阿公過世時,我第一次印象中看到我爸哭--真的崩潰大哭的模樣。

  而這兩部片也都還有另外的涵義,幾乎顛覆我對於喬治克隆尼和勞勃狄尼諾的「感覺」。必須先說他們都是好演員,但就在某種程度上,這兩個男演員不太有我的觀眾緣,簡單來說,可能太帥了以至於你就覺得他們是那種天生花花公子,玩世不攻型。然而,一個飾演面對妻子即將死去,卻又棘手面臨祖產、妻子外遇、父女關係緊繃…在岳父母面前還得忍受百般的指責,喬治克克尼透過《繼承人生》讓人感受到一個男人的無助與脆弱,卻同時肩負所有重責大任。

Y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時間:2016.03.20 (日)14:30

地點:國家戲劇院

Y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時間:2016.03.25 (五) 19:30

地點:實驗劇場

Y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時間:2015.11.27(五)

場次:19:30 首演場

Y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Y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昨天,排練的時候林川帶我們做了專注力的訓練。

一開始,三人分兩邊,靠著默契跟眼神發動搶球,即使球先被搶走,只要摸到對方身體,也算兩人平手。再進階一點,變成一對一;從靜止不變成以球為原心轉動,隨後再加入第三者的干擾,以「拍手聲」為指示,發動搶球。這樣的模式,可以一對一,也能夠兩人以上進行,代表需要專注的對象變多,不只有球、指示聲,還有外界干擾。

Y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