時間:2015.11.14(六)

地點:北藝大戲劇廳展演中心

場次:20:00

這是第一次,來到看戲的地方,而自己「選擇」看什麼戲。

《此時此地》一共有57個場景(片段),同時上演,每場的演員或者有關係,或者各自獨立成一個表演,在主要分成三大區域上演──工廠、工廠聯結戲劇廳的通道、戲劇廳主舞台。其實,這些上演的故事就是生活中的剪影,透過演員一篇又一篇串起,「戲劇的本質來自生活」,只是在身邊貼的不能再近的演員,是將現實生活和建構起的情境,拉得如此密切,特別得是,邀請觀眾一起流動在其中。

在觀賞的過程中,我也是選擇「引起興趣」的片段或者演員,亂走亂看,從中發覺有趣的東西;或者,哪個地方好像從沒有去過,再或者,哪個角落有群聚效應,也就跟過去湊湊熱鬧。

一開始入場時,我提醒一位女孩她的後背包沒有關好,(她是一位背著相機到處拍照的女孩),沒小當她竟是其中一位演員,在最後到數第二場,她唱起阿美族的歌曲,我竟掉了眼淚。她說:「奶奶問我還會說母語嗎?我越來越不會說…當離開家越久,也就忘得越多,這都是必經過程(音樂起)。」

還有一位男演員,他的部份感覺都是「大戲」,是一位面臨夫妻問題的男子的好友、諷刺教育(同時也荼毒教育)的老師、馬克白、李爾王、伊恩(Q的好友)、年輕人、渡河……欽佩他有如此磁性的聲音,我也喜歡他處理每個角色的節奏,一連串Follow他的步調去看戲,感受到每個鮮明的人物活生生的在面前。

腦海中殘留許多故事片段,正在墜落的兩位男子、故事開始吵架的夫妻(女子期望活出自主)、一名穿白色長睡衣的小孩、兩對夫妻為了聽到敲門聲是否就是有人而爭執、小偷向神父告解、兩個男子在荒廢的角落、白衣男女的默劇演出、三位女子電視TalkShow綜藝化開場(反串)、一邊剝橘子一邊等人的女孩、角落一旁的算命師、一對老夫妻或堆疊房子或住在大垃圾桶裡…雖然說,故事篇章十分多,但我很感佩於某些演員的表演能量,能不受觀眾影響,甚至是開放的第四面牆,邀請觀眾一同參與,即使排練再長的時間,對到再精準的cue點,仍會因每場觀眾不同,而有全新的表演變化以及體驗。

某一段,是飾演馬克白夫人的演員依然穿著全身白,和一位全身黑的女演員,在地版的肢體交纏,好像是做噩夢一般,身體和意識都受控制,無法自主,是夢也不是夢,當肢體的碰觸結束,眼睛一睜,彷彿剛從惡夢中醒來,茫然、不安。這是我特別喜歡的一段肢體表演。

看戲的時候遇到溫,我跟她都有一種同感,其實觀眾也是演出的一部份,如果今天能夠兀自在90分鐘的演出作一場表演,那麼這也是一場我們的戲。我很喜歡文案寫到:「每個人都在自己的故事中心。每個人都是自己生命的當然主角。所以也是他人的配角、或是不相干的過客。每個人是自己,也是他人。」人生好像也正是著這麼一回事,只是,劇場將它更聚焦於型。流動的設計──互動是人類依存的本質,窺探、保有自己的私密、交融、分離……阿,我被一個男演員踩了一腳,超痛的。

沒有特別觀察到舞台或者其他美術設計,但是幾十位演員搭配換景、走位,三個表演區的轉移,想必事先定是花了一般製作更多倍的時間採排以及技排,也才能一晚驚奇、好玩又完整的演出。更讓人感受到戲劇系學生,語言使用上的節奏、身體的延展和韻律、精準以及到位,還有一種,完全享受在表演裡的感染力吧!真好──如果身為一名戲劇系學生。

http://1www.tnua.edu.tw/~TNUA_THEATRE/app/news.php...

http://www.chinatimes.com/newspapers/2015111300049...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