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  室友花跟我提到這篇文章,是他們一起上表演課同學日前的講作紀錄。

  從這篇文章,一修老師(登楞)和王安琪的對答中,看到了自己這一年來表演的反思。就像一修老師 (登楞) 曾說過的:「筆記就像在心裡埋下一顆種子,有的不會立即見效,而是隨著時間跟生命經歷慢慢發芽,但有的人的種子種一輩子也不會長大,這一切關乎你有多愛表演這件事。」真正合作過的導演是從去年樂戰開始,也就是說,真正的跟過一次完整參與排練、演出,其實也才半年多一點點的時間,這之後又累積一兩個製作,上了幾門表演指導課,甚至我自己視為「里程碑」的北藝考試,參加的徵選、工作坊……到了現在這個階段,似乎漸漸開始有能力去反芻曾被給過的筆記,或者,從看別人的表演中,偷一點東西裝在自己的身上。一切都是時間跟生命經歷,好像才過不久一樣,即使現在面臨初出社會,坦白說,三不五時就會覺得自己真的有能力在任何大大小小的徵選場所,與別人互相切磋搓切磋嗎?或者是,看到別人就又會覺得自己「還差的遠呢!」但……那又怎樣呢?雖然的確有很低的時候,瞬間腦袋空白,不曉得自己為何落入某個很低的狀態(有時回想,到是蠻享受的,可能這是專屬我的磨練),然而,仍能很篤定、斬釘截鐵地說:熱愛表演這件事,再來是劇場,從來沒有被動搖過!

  分享這篇文章,也有個原因,算是一個從閱讀中觀察到自己的成長。以前看表演書,會不明就裡的照單全收,認為「如此厲害的老師提出的理論一定是『經典中的經典』。」而一切就在自己慢慢累積排練實作經驗,開始越看越多東西,接觸更多更廣的表演領域,我想,也逐漸能理出一丁點對於「看待表演」的「專屬個人意見」,至少,打破「寫實表演就是至高無上」的圭臬(笑)。而慢慢梳理後,又能夠和自己慢慢對話:你比較喜歡什麼?每一種表演領域的差異對你來說是什麼?你的感受各有什麼不同?你從中有觀察到了什麼?……?數不清的十萬個為什麼在打轉,如果一生能追這些問題跑,有何不可?又何其幸福。

  感謝這篇文章帶來的整理與體悟。真的都很認同阿!

--------以下擷取部份問題---------

.演員若希望被觀眾喜歡或注意,就會想著要怎麼展現最好的聲音質地、怎麼笑的角度最好看,想著怎麼呈現憂傷、呈現憤怒、呈現驚喜,但事實是,情緒和反應是不需要被設計的,當真正以角色為中心時,沒有「我覺得應該」,而只有「角色想要」,又因為這個角色不是演員本人,所以他的難過可能不是流淚、他憤怒時雙手不 會交叉胸前。「acting」是演員的本事,「being」是角色的真實。

.演員的技術,對我而言最根本的,並不是把人變成精準呈現喜怒哀樂的機器,而是找到喜怒哀樂何來,感覺,然後表達。技術如果無法完美結合個人經驗,表演就無 法成立,也就是如果你沒有帶上「自己」,你無法變成別人,而讓自己有更多可能的方式,就是放下偏見放下畏懼放下期待,回歸到白紙,才能盡情上色。

.我們不就是要透過呈現生活的形形色色去得到共鳴嗎?沒有生活靈感何來 … 。創作要精緻但不該讓人產生距離,我們接觸和包容得越多,我們的創作越自由。

.時:請妳給出10個詞彙,代表身為演員最需具備的特質? 王:靈活、專注、敏感、勇敢、真誠、健康、紀律、包容、圓融、喜歡自己

 

原文|【No Acting Please】王安琪老師QA (留底筆記用)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