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書 名:動作的文藝復興—現代默劇小史(2007)

作 者:耿一偉

出版社:黑眼睛文化,劇場手邊書系列


  • 現代默劇傳承譜系圖(CH3,p.46)

14238130_1181832665211400_5801759020854778345_n.jpg

 

  • 第九章:邁向肢體劇場:舞蹈、偶戲、馬戲與貝克特

1. 丹尼爾.史坦:「我認為肢體劇場是更發自內,關眾的內心更容易被打動。劇場的基礎是一種活的人類經驗,這跟我所知道的其他藝術形式不太一樣。」
2. 默劇肢體劇場具有以下幾樣特色:(一)強調演員本身就是創作者,而非演員只是詮釋者(二)工作的過程是集體創作(三)工作的實踐態度是身體取向(四)舞台與觀眾的關係是開放的(五)劇場媒介的現場性是不變的常數 (Callery2001:5)
3. 創作者通常不從文本出發,即使偶有使用語言的現象,目的也絕非著重在對白產生的戲劇性,而是支持其肢體表演的前進。創作過程經常是從一個動作、一個姿勢、一個物件或意象展開。英國系統則是編創劇場(devising theatre),因為演員本身就是自己的導演。
4. 不論是「肢體劇場」還是「編創劇場」,「遊戲」的使用成了關鍵性的技巧
5. 劇場遊戲和一般遊戲的差異,在於他的目標不是輸贏,而是要激發演員的潛能,激發創意,達到訓練目的。某種程度上,遊戲替代了人生經驗,透過遊戲的創造想像與集體互動,讓原本必須依賴於真實經驗或情緒記憶的演技訓練,得以自由,甚至超越個人侷限。
6. 在地創作劇場(Site-specific thratre):創作者針對某個特殊的場地(如:醫院、工廠、車站大廳等),從與該場地的空間互動出發,最後激發為一個表演作品。
7. 「Physical Theatre」肢體劇場著名導演——法國.莫努虛金、美國.羅伯威爾森、義大利‧羅伯勒帕吉……共享的特色是降低劇本的重要性,(削弱語言的限制),增加導演的創作成份,強調視覺元素。知名團體英國DV8(肢體劇場、當代舞蹈)
8. 造型劇場(Figuretheatre):二十一世紀新興,將肢體劇場與偶戲節合的新型態,強調身體與物件之間的互動,它可以是偶戲,但不一定是偶戲…讓身體在演出中比例更大些…操偶者不再只是穿著黑衣的隱藏者,他的身體是演出視覺效果的一部分,如何操偶也是欣賞的過程。

  • 關鍵字:表現主義舞蹈、舞蹈劇場、舞踏、東方劇場、京劇、默劇、偶戲
  • 參考書目:《穿越身體:肢體劇場實用指南》(Through the Body:A Practical Guide to Physical Theatre)、《編創劇場萬用手冊》(Devising Theatre:A Practical  and Theoretical Handbook)、2003年《牛津版劇場與表演百科全書》(The Oxford Encyclopedia of Theatre and Performance)「Physical Theatre」——法國.莫努虛金、美國.羅伯威爾森、義大利‧羅伯勒帕吉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